法官在这趟“慢火车”上讲解如何应对网络暴力
人民网北京7月4日电 (高清扬、薄晨棣)“人肉搜索”的行为要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如果自己被“开盒”该怎么办?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5633次列车上,成都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法官陈晓为乘坐慢火车上学的同学们讲解如何应对网络暴力。
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乎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民一庭、人民法院出版社联合主办,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铁路运输两级法院承办的“送给孩子一束法治的光”系列未成年人普法活动(第五场)在5633次列车上举办。
5633次列车沿线经过38个乡镇,因为沿线众多学生搭乘上学,也被称为大凉山孩子们的“校车”,承载着山区学子的求学梦。在本次活动现场,法官们和乘坐慢火车上学的同学们一起分享法治故事,通过普法课堂、法治趣味游戏、案例发布等多种形式感受“法治的光”带来的温暖和启迪。
“‘人肉搜索’‘开盒挂人’这两种新型的网络暴力违法行为特别需要引起同学们的警示。”活动中,陈晓通过讲述一件真实案例故事,向同学们分享法律知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如果造成他人损害,按照民法典规定,监护人要承担相应侵权责任,必要时还要对未成年人采取专门矫正、教育措施。”
谈及被“开盒”后如何应对,陈晓建议,要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拨打“12377”电话或登录“12377”网站举报。过程中还要做好取证工作,例如对于网上的“开盒”信息进行录屏、截图;如果遭遇了电话骚扰,应该及时完整记录通话记录和短信记录等。
据介绍,2024年6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依托人民法院案例库建设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事例库正式上线,收录了最高人民法院等9家单位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的优秀案事例。截至今年6月1日,案事例库已收录案事例共239件。在活动现场,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蔡金芳选取了3个较为典型的案例加以介绍,以案为鉴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行为规则和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