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博娱乐雪域边关守疆人
“翻达坂蹚冰河,欧博娱乐风沙拌饭分外香;石当床雪当被,群星作伴入梦乡。” 一群坚毅的年轻人驻守在帕米尔高原,扼守着千年古道瓦罕走廊的“咽喉要塞”。
排依克边境派出所的红旗迎风招展。人民网记者 郝萍摄
作为喀什边境管理支队位置最偏远、环境最恶劣的基层单位,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喀什边境管理支队排依克边境派出所(以下简称“排依克边境派出所”)被誉为“帕米尔高原第一所”。
这里是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沙石满地跑的“生命禁区”。来自全国17个省份的43名民警,承担着瓦罕走廊中国段的2500平方公里边境辖区、197.4公里边境线的管控治理任务。
冰雪高原上的坚毅身影
排依克,在柯尔克孜族语中意为“最高的山”。排依克边境派出所驻地海拔3780米,如同一座孤独的堡垒,矗立在千年古道瓦罕走廊入口处。
全年300多天6级以上的大风,如同永不疲倦的猛兽,嘶吼着掠过荒芜的山谷。四月的高原,别处早已春意盎然,而这里依然冰雪覆盖,皑皑白雪覆盖着蜿蜒的巡逻路,每一步都踩在未知与危险之上。
夏季,戍边民警要背着沉重的装备,徒步翻越海拔4300米的达坂,脚下的碎石可能随时让人滑坠到深谷;冬季,零下几十度的极寒能让呵气在睫毛上凝成冰晶。即便环境如此,边境线上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他们坚毅的足迹。
巡逻,是戍边民警最日常却也最艰难的任务。
排依克边境派出所营门照片。喀什边境管理支队供图
民警穆拉提・图尔荪在一次归途中,暴风雪突然袭来,能见度几乎为零,驾驶员握着方向盘的手不住颤抖,根本无法看清道路。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和战友毫不犹豫地跳下车,欧博allbet在刺骨的风雪中排成一列,轮换着在车前徒步带路。呼啸的狂风几乎要将他们掀翻,可他们咬紧牙关,一步一步挪动着脚步,50公里的路程竟走了整整两个多小时。“那一刻,我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都要把任务完成,把祖国边境守好。”穆拉提说。
在排依克边境派出所,民警早已将艰苦的环境视为生活的一部分。“翻达坂蹚冰河,风沙拌饭分外香;石当床雪当被,群星作伴入梦乡。”这首自创的打油诗,既是工作写照,更是乐观精神的生动体现。
青春热血里的信仰之光
自2018年来到位于中国、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四国交汇处的瓦罕走廊,担任排依克边境派出所所长以来,彭明有走访了辖区的每一户牧民人家,熟悉每一条蜿蜒山路和每一个隐蔽山口,成为了当地群众口中的“活地图”。“我们站在这里,代表的是全国14亿多人民,这条千年古道,一寸都不能丢!”彭明有坚定地说道。
排依克边境派出所所长彭明有正在接受记者采访。人民网记者 郝萍摄
在边疆坚守23年,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扎根这片土地。他们虽然来自天南海北,却因同一个信念相聚于此,将青春和热血化作守护边疆的力量——
研究生袁啸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环境,毅然来到帕米尔高原,他说:“这里虽然艰苦,但能为祖国守边,是我一生的骄傲。”1999年出生的丁吉祥,从河南郑州来到这里,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到如今成为业务的多面手,他用汗水和努力书写着自己的戍边青春。阿不力米提・阿吾提,从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排依克派出所,尽管这里条件艰苦,但当有机会调离时,他却申请再次留了下来。肖恭尼・龙吉克的家族中,四代人接力护边,他的爷爷正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阿米尔的原型。
在派出所的院墙上有一句标语:“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自1950年“排依克工作站”成立,到如今的排依克边境派出所,75年来,一代代戍边民警前赴后继,传承着戍边报国的红色基因。他们在晨曦中迎接第一缕阳光,在夜幕下守护万家灯火,山水路遥,不变的是那颗炽热的赤子之心。
薪火相传中的使命担当
排依克边境派出所,不仅是戍边的前沿阵地,更是红色精神传承的摇篮。
2023年,民警们将派出所旁的老营房精心改建,打造出一座免费开放的“天然大课堂”红色教育基地。古代将士戍守边疆的烽火台遗址、历代戍边民警使用过的老式卡车和装备、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主人公阿米尔家族世代守边的故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展示瓦罕走廊的人文历史和派出所75年戍边史,让每一名戍边民警铭记派出所的奋斗历程,将一代代排依克人卫国戍边的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近年来,新疆边境迎来了‘旅游热’,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向往奔赴高原,渴望一睹瓦罕走廊的壮美风光。”所长彭明有介绍,这里不仅成为了游客了解瓦罕走廊边疆风貌的窗口,更成为了大家了解戍边守边故事、激发爱国热情的平台。
红色教育基地的游客留言墙。人民网记者 郝萍摄
记者看到,在红色基地的留言墙上,贴满了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感言。“在边疆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地理高原、思想高地、灵魂高峰”“选择这片高原,既需要理想,也需要勇气,天下有那么多好的地方,而一颗颗年轻的心却偏偏选择了边关”…… 这些真挚的话语,是对戍边民警的崇高敬意,更是对祖国的深情告白。每一条留言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戍边民警前行的道路,成为他们坚守的动力源泉。
派出所民警用石头砌成的“戍边石”。人民网记者 郝萍摄
从老一辈戍边人的艰苦奋斗,到新一代民警的创新担当,排依克边境派出所的戍边精神在传承中不断升华。他们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边境线,用生命诠释着忠诚与担当。
国安,家圆,靠的是一群人,一条心。
这片被称作“生命禁区”的土地上,总有一抹藏蓝身影,如屹立不倒的胡杨,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山河。